#史上最長暑假終於結束
#接下來迎接史上最長寒假 #呸呸呸
#圖書館
希望我們所需的專業也能很平易近人,
每兩週於臉書粉絲頁更新一個SDGs目標和專業相關的資源章節,
以文字結合圖片方式呈現,更新推薦的閱讀書單,
內容包括中、西文電子資源、實體圖書,以及影音相關資源。
今天讓我們複習一下這次的主題,「來一堂數位公民素養課」
【中文紙本書】
科技和社群媒體的便利與連結,常常讓人忘記其中的陷阱,我們很擔心會不會有人不小心就掉進去......
--
#今天我們看這個
根據《深度造假》書中引用的數據,深度造假的影片近96%都是色情影片,其中被造假的主角大多是 女性名人。
但其實深度造假的危害不只傷害個別女性,有心以這個技術危害並同時牟利的犯罪者,目標其實是 全體女性。以這次販售深偽影片的群組為例,甚至有男朋友想合成女朋友的影像。
深偽影片令人害怕的原因是只要對方持有照片,甚至不需要聲音。透過合成並大量散播色情影片,再加上跨國色情平台檢舉不易,對女性造成身心的永久傷害。
deepfake技術不會傷害到男性嗎?在書中所提到的男性受害者被合成犯罪影片,發表他不曾說過的戀童犯罪言論,讓他飽受 死亡威脅,甚至被持槍傷害。
參考資料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#小編碎碎念
原本這個主題被放在所有專業主題的後面,
屬於後續通識課主題之一,
但這次事件對於臺灣網路社群的影響,
以及 《您已登入N號房》 的中文版入列館藏,
讓我們想將這個主題往前提,
趁著時事一起討論數位犯罪對社會的影響。
----
網紅犯罪讓在國外氾濫一段時間深度造假 在臺灣成為討論的議題,反映在科技發展下濫用的危機以及目前法律必須修改的地方。
📍 對女性受害者的影響
這些經過深偽後的色情影片,就像是武器,每一次散播都對受害女性造成重複性傷害。
不管是被換臉的名人,或是發現自己的臉被換掉的成人片演員。
於被換臉的人而言,這就像復仇性色情影片,覺得自己受到侵犯、質疑自己的行業、
擔心其他女性受害、必須一再澄清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,莫名承受大眾異樣的眼光......
產生畏懼、生氣甚至厭惡自己的情緒。
於成人片演員 而言,她們無意以自己的身體冒犯其他女性,
但作品被未經授權的多次竄改,影片也可能已經脫離原本拍攝的邏輯,
不管是身心傷害 或是損失的實際報酬,都對這些工作者造成雙重打擊。
📍 對男性受害者的影響
女性受害者所展現的負面情緒能讓其他人同理,但男性受害者的第一個回應相對淡然,
這是因為他真的不在意嗎?還是這個社會、他自己塑造的陽剛氣質、人設,
讓他就算覺得不舒服,也難以坦承呢?
許多性犯罪中不乏男性受害者,或許是因為覺得男生怎麼會被侵犯?
讓他們卻是最容易被忽視或自我噤聲的一群。
📍 在網路上對他人為所欲為的誤解與迷思
「他這樣的也可以?」
受害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侵犯、被欲望,跟外表或許沒有那麼絕對的關係,
而是偽造者跟散播者透過性來訕笑 、羞辱受害者。
在新聞報導出來後,許多人對於受害者被製成深偽影片的訕笑,
以及針對性、色情產生的惡意評論都是二次傷害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參考資料:
WIRED (2020)。Deepfake A 片有害,連女優也是受害者。取自:https://www.inside.com.tw/article/18703-deepfake-porn-harms-adult-performers-too
鏡人物(2021)。臉被偷走之後 台灣Deepfake事件獨家調查。取自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21zSbNBySM
余和謙(2019)。人工智慧之治理-以深度偽造為例。科技法律透析,31(8),52-72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#你也可以看這個
您已登入N號房 : 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 吹哨者「追蹤團火花」直擊實錄
【中文電子書】
你的手機不離身嗎?你常常分心嗎?你每天都要刷限動嗎?如果都是,那你......
--
#今天我們看這個
i世代是指在1995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,也就是現在的大學生們。
書中定義的i世代特徵包括一出生就有網路、在手機的陪伴下長大、在中學之前就有社群媒體帳號,第一支手機就是智慧型手機等等。
社群媒體在這些年輕人的生活中就像空氣,透過手機和朋友產生連結是他們的日常,同時也加深了i世代特有的焦慮、孤獨和憂鬱......
參考資料:
i世代報告:更包容、沒有叛逆期 卻也更憂鬱不安 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
【hyread e-book】平台
#你也可以看這個
數位時代的人權思辨: 回溯歷史關鍵, 探尋人類與未來科技發展之道
流言效應:沒有謠言、八卦、小道消息, 我們不會有朋友、人脈, 甚至活不下去。
【中文期刊資料庫】
要小心!大家都在詐騙集團的魚場裡!
--
#今天我們看這個
網路詐騙就像一個漏斗,社群媒體的互動、討論 與連結,在詐騙集團眼中就像是魚場。
即時通訊app如LINE、Wechat ,雖然強調綁定手機門號,但手機號碼的易取得性讓通訊軟體成為詐騙集團冒名詐騙的溫床。
詐騙集團透過發達的社群媒體,散播
假投資訊息(小心!有財富自由群組教你內線交易嗎?)
引誘被害人到假網站,購買
📍 衍生性金融商品 (TRF?NFT?不要買自己不懂的東西!)
📍 虛擬貨幣 (如果你搞不清楚比特幣的投資方式,只知道很好賺,先不要!)
📍 博奕遊戲 (記得yt上不明所以的運彩投注廣告嗎?賺錢的只有那些臨演!還有背後的犯罪集團!)
習慣社群媒體加上有迫切理財需求的年輕世代,因為媒體識讀素養不足,更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的獵物。
參考資料:
網路投資詐騙亂象 年輕人小心財務變債務
天下知識庫
【2021/09/08/天下雜誌731期】
#你也可以看這個
募幣詐騙率高達8成 兩招免當冤大頭
聯合知識庫-商周
【2018-05-31/商業周刊/1594期 】
網路隱私防身術 首先,別打卡了
天下知識庫
【2019/09/25/天下雜誌 682 期】
【西文個案資料庫】
糖衣中的毒藥:社群媒體的包裝
--
#今天我們看這個
JUUL 這間電子菸公司透過在社群媒體如 IG、推特、臉書等投放廣告。
他們與追蹤者眾多的網路名人、KOL 合作,賦予電子菸品牌流行、時尚的形象。
讓習慣使用社群的青少年透過廣告推播、偶像崇拜與同儕影響 購買該公司商品。
雖然品牌強調商品是提供給抽菸的成年人 不同的選擇,
銷售成績分析或許不如他們宣稱的那樣。
JUUL 的電子菸在中學生用戶中市佔度最高,
他們真正的主力客群是習慣使用社群的中學生 。
從個案可以了解該公司透過操作社群媒體,影響青少年的健康。
參考資料:
#Nico-Teens: JUUL, Social Media, and the Teen Vaping Epidemic
#你也可以看這個
Regulating Student-Athlete’s Inappropriate Social Media Usage